天天观热点:有了办学自主权,再谈办学特色

2023-04-26 13:57:14 来源:济南日报


【资料图】

原标题:有了办学自主权,再谈办学特色

4月中旬,高校学科专业调整的话题频上热搜,相关新闻显示:2022年,各高校新增备案专业1641个、新增审批专业176个,撤销专业925个。(4月25日新黄河客户端)

专业的新增和撤销,引发学生、家长和社会舆论的关注:怎么看待新专业?被撤销的“绝版”专业,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?在笔者看来,与其关注新增、撤销了哪些专业,不如关注专业调整的机制。要让所有新增专业能办出特色和高质量,以及保障撤销专业的学生和教师的权利,需要发挥学校教授委员会、学术委员会的作用,对专业调整,结合本校办学定位、办学条件进行充分论证。

有一些家长和舆论认为,新增的专业都是热门专业,被撤销的专业就是冷门专业。其实不然。从现实看,近年来,被撤销的众多专业中,许多都是曾经比较热门的专业,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,2022年分别有27所与23所高校撤销。这些专业之所以被撤销,是因为当年不少高校盲目追逐热门,不考虑自身的办学定位、办学条件,就设置这些专业,由于没有办出高质量与特色,由“热”转“冷”,面临被撤销的命运。

就此而言,眼下高校新设立的专业,也别轻言就是“热门”。高校新增专业的理由大致有二,一是符合发展趋势,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;二是推进学科交叉,培养复合型人才。这是“大道理”,高校设置专业,更要从学校自身出发。从高校的办学定位看,进入普及化时代的高等学校,办学定位有两类,一类是进行通识教育,以能力为导向培养人才;另一类是进行职业教育,以就业为导向办学。进行通识教育的高校,其实不宜根据社会需要频繁调整专业,如哲学、化学、生物等基础学科专业,不能因就业率不高、社会需求不旺就撤销这些专业。而进行职业教育的高校,则应紧密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,调整专业,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技能人才。

高校要形成自身的办学定位,办出特色,必须有办学自主权,并由教授委员会、学术委员会负责教育事务与学术事务的管理。当前我国高校存在的问题是,缺乏充分的办学自主权,同时,由行政主导教育事务和学术事务,于是出现一哄而上设置某类专业的情形,导致人才培养结构、质量与社会需求脱节。前不久,教育部提出要在三年内优化20%学科专业,实现这一目标,必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,并推进大学实行以教育与学术为本的管理、评价。

学生、家长在选择专业时,切记“望文生义”,要结合学校办学定位来分析专业设置情况。即便是被很多学校撤销的专业,也不见得就不能报考,这类专业从总体看,已经供大于求,但是在有的高校,这一专业却可能是其优势专业。同样,对于新增专业,也要根据相似性原则来判断其在这所学校的优劣势,如果新设置的专业在该校存在相似专业,那可由相似专业的质量情况,推论新专业的质量,如果是完全新增的专业,则需要根据社会需求、学校定位、学校新专业的师资情况和课程情况,来分析其发展前景。对具体学校、具体专业的理性分析与选择,可促进高校认真对待专业调整,以特色与质量吸引学生选择。

被调整的专业,如何保障师生权利,这也需要优化专业调整机制。简单而言,调整学科专业,必须充分听取师生意见。比如,多年世界排名第一的普林斯顿大学,就没有法学院、商学院与医学院,不是学校不想开设这些热门学科,而是学校教授委员会、学生反对,认为这会分散学校的办学精力,而且也不一定能把这些学科专业办成一流水平。尊重师生的意见,进行科学与民主的教育与学术决策,会促进大学坚持办学规律,走出特色办学之路。(熊丙奇)

上一篇:

高新区新添一座遗址公园!五一节前开园! 环球资讯

下一篇:

高新区新添一座遗址公园!五一节前开园! 环球资讯

推荐阅读